中国电影市场简介
《中国电影市场》(月刊)创刊于1951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
《中国电影市场》宣传党和政府关于电影发行放映的方针政策,交流国内外电影市场信息,宣传行业干部职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交流业务、技术经验。
《中国电影市场》被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
杂志文章特色
一、中国电影市场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中国电影市场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中国电影市场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市场传真,观察与思考,特别报道,影人论坛,专题研究,业界动态,市场扫描,大家谈,制片动态,农村电影放映,营销与策划,中外影业比较,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本期关注,创作探讨,传播与借鉴,本刊启事,影院管理,电影新观察,影院建设,本刊专访,调查与研究,特别关注,回眸电影改革,产业论坛,案例分析,市场分析,产业研究,业界声音,改革视点,影史榷略,聚焦“院线制改革二十年”,聚焦春节档,热点透视,网络电影研究专题,理论视野,每月影讯,市场回眸,本期特稿,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艺术在线,技术在线,本刊特稿,市场透视,聚焦国庆档,征订启示,调研报告,电影之子,本刊公告,简讯,电影理论,农村电影市场,儿童电影研究,理论与研究,经营与管理,特别通报,院线建设,纪录片,技术与应用,专题硏究,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报道特别,改革试点,电影放映故事,国际视点,营销策划,2131工程报道,产业融合,产业视点,战例分析,国际视野,别特报道,特别启示,特别通知,产业法律视点,产业动态,卷首语
摘要: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其中之一是“走出去”。这个政策无疑是对开放的国策的战略呼应。中国希望用“走出去”更好地实现开放,因为开放不等于等着别人进来,信息的对冲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而简单的“走出去”在实施多年之后,已经与中国的对外环境不相匹配。中国“走出去”的战略更给外部世界以“扩张”的误会。且不说中国离“扩张”的实力距离甚远,就说中国在历史上从非扩张的国家,尤其是在今天帝国主义依然环绕,资本主义的制度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实力都如日中天,说中国扩张成为“帝国主义”真是啼笑皆非。
摘要:2018年尤其是下半年,电影行业被称之为“寒冬来了”,电影大盘多次跌入冰点期,影视公司裁员倒闭也不时传出。其实,这也是2018年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写照。不过幸好,在渠道上终端持续拓展、以及在内容上陆续有爆款的双重助力下,2018年内地影市大盘依旧稳步前行,继续实现同比增长。最终,全年史上首次突破600亿大关,再创年度票房新高!这无疑是给2018年艰难前行、辛勤耕作的电影人一剂强心针。
摘要:2018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总体上呈现出更多的理性特征,单片头部效应弱化,对于明星导演和演员的“迷信”程度降低。电影观众从2017年的情绪消费向情感消费转变,电影市场由投资驱动向由内容驱动转变。与美国(北美)相对成熟稳定的电影市场相比,中国电影市场在观众年龄构成、电影内容多样化上明确需要改进。另一方面,2018年中国电影的一些不可控因素,或许也会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发展产生相应的不可控影响。
摘要:全球主流商业电影正在进行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本文通过对这种趋势的分析,以及中国电影在地理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态势,探讨其多方面的深层动因,并探索在全球市场形成竞争力的主要类型。
摘要:华莱坞电影肩负着塑造国家形象、扩大国际认同、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华莱坞电影作为本土与国际相融合的产物,作为最终解读者的海内外观众是如何认知和理解的,不同文化背景与价值体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选择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军事题材电影的网络评论进行词频、情感分析,以比较视角探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观众对华莱坞军事题材电影的认知差异。
点评详情